我国首个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立
国家级人因工程实验室落户中国航天员中心,助推载人航天工程迈入新纪元
我国首个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研究迈入新的里程碑。这一实验室的成立不仅将深化人机交互的理论研究,而且将助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理论支撑。
人因工程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新兴交叉学科,其核心着眼于解决一切“为人使用而设计”的工程问题。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如何使机器、环境系统的设计更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特点,确保人类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安全、健康、高效地完成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至关重要。在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器的设计、舱外航天服的研发等都体现了对人因素的深入考虑,彰显了人机协同的设计理念。
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介绍,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深入发展,我们面临的交会对接任务和载人空间站建设对人因工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在失重、狭小密闭、存在有害气体和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和防护措施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成立人因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显得尤为迫切。实验室的成立有助于系统研究航天飞行中人的防护需求和能力变化规律,突破生命保障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体研究与应用水平。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围绕人机关系及工效学、航天人因工程应用以及复杂人机系统的生命保障技术等三大核心方向开展研究。实验室还将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如航天员训练用的中性浮力水槽、飞行训练模拟器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实验。目前,科研团队已结合交会对接任务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要求,从人工控制策略模式、舱内显示界面到操作控制杆特性等,都在不断追求最佳的人机交互体验。
这一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研究已经迈入新的纪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人因工程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助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