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猴戏·胡栗·面糊
知识大全 2025-05-22 14:17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春节的热热闹闹和红红火火逐渐褪去,标志着猴年的到来。在普通话中,“猴年马月”代表着未来的不确定和等待的时间之长。就像广州人说的“有排等”,潮汕地区的人们也会用“有贪好等”、“马字还长”来形容等待的漫长。关于这个成语的源头,北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何年嘛月”的谐音,这种猜测在天津话中或许有所体现。但不论如何,“猴年马月”终于来临了。
潮汕方言中,与“猴”相关的表达丰富多彩,真假并存,正如《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这里的“猴”作为名词,与普通话无异,如“派钱做猴戏”,表示一起合伙做某事。而在潮汕话中,“老猴”是对美猴王的亲切称呼,并非因其被压在五指山下而得来。同样,猪八戒因好色贪吃懒做,尽管有些愚笨,但也被亲切地称为“老猪”。
“猴”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爬、绕、攀骑等动作。在潮汕话中,这些动作常常通过“猴”字进行描述。猴子的脸部表情丰富,因此“猴”字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外貌或行为特征。例如,形容人瘦得像个猴子一样,会说“伊生来猴猴”。猴子的眼睛灵活,四处乱转,所以眼神不集中的人会被形容为“猴猴眏”。“猴”字的读音在潮汕话中与其他字存在同音现象,但本字并非都是“猴”。例如,“猴叫好”实际上是指“胡叫好”,“猴栗”的本字是“胡栗”。这些同音字在潮汕话中的使用,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上一篇:西伯利亚的蓝眼睛 贝加尔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