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之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世人对此战

今日热点 2025-06-18 02:24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在曹魏晚期,大将军眼见好友邓飏与夏侯玄相继遭遇不幸,王凌家族亦遭受灭顶之灾,同时他对兄弟掌权心生不满,深感不安。为了在当地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大力收买人心,慷慨地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以赈济施舍的名义分发,同时以宽容之法赦免有罪之人,更收养扬州的侠客数千作为自己的护卫力量。

因孙吴意图进攻徐,诸葛诞主动请求率领十万兵众驻守寿春,同时要求在淮水边建立一座城池以防吴军进攻。新掌朝政的长史建议慰劳四方将军并观察其动向。

司马昭派遣贾充前往淮南探听情况。贾充与诸葛诞交谈时,试探性地提及朝中贤达之人希望禅让之事,然而诸葛诞严词拒绝,表明对魏朝的忠心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贾充对此默然无语。

贾充返回后向司马昭汇报,诸葛诞在扬州深得人心。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建议,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并召其进京。诸葛诞接到诏书后心生疑惧,怀疑扬州刺史乐綝离间自己,遂斩杀乐綝,并集结淮南、淮北的屯田官兵以及新招募的士兵,准备长期自守。他派遣吴纲带着小儿子诸葛靓向孙吴称臣求助,并请求以部下将士的子弟作为人质。

东晋学者习凿齿高度评价此战,认为此战统一了天下人的畏惧与敬服。他称赞司马大将军能以德服人,认为在建立功业时各有所长而不能兼取。他认为穷兵黩武的雄主因不仁而失败,存义之国因懦退而丧亡。而诸葛诞一征便擒获三叛,大胜吴军,俘虏十万余人,可谓壮矣。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胜利之后不忘对吴人施以恩惠,与异族结盟,甚至对过去的敌人也宽容大度。他的功绩让人乐于接受,他的事业让敌人也心怀感激。

清朝学者毛宗纲则评价诸葛诞之进军寿春是乘魏之衅而动。他认为诸葛诞之才虽不如毌丘俭,但在吴国的援助下,他成功地挑战了司马昭的权威。尽管诸葛诞麾下的士兵数量众多,但最终无一投降者,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决心。学者卢弼则赞扬诸葛诞为曹魏政权的殊死一搏,认为诸葛诞倾尽全力对抗强大的敌人,其麾下的壮士数百人始终坚守忠诚和信念。这场战役展现了诸葛诞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的士兵们的忠诚和决心。这场战役成为曹魏政权最后的抵抗力量展现忠诚和决心的象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