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使节共话“一带一路” 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
北京语言大学在金秋时节迎来了它的五十五周年校庆。作为校庆的重头戏之一,“大使论坛”吸引了大约十位驻华使节的热情参与。他们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展开深入。
也门驻华大使·奥斯曼·阿尔麦莱菲分享了他家乡的郑和雕像的故事,这座雕像见证了也门几百年的对外交流历史。他表示,今年是也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61个年头,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论坛上表示,该校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外语两大学科上深耕细作五十五年,已经为世界上的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超过17万名汉语人才。这些人才成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重要力量。
约旦驻华大使叶海亚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这是一项致力于连接一切积极因素、应对挑战和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世纪工程。它不仅促进了商业发展,更促进了文化革新。他所强调的“一带一路”的文化是生动而充满活力的,打破了地理局限,基于互联互通和互相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重新塑造。
格林纳达驻华大使丹尼斯·安托万表示,未来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一带一路”也需要年轻人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驻华使节如保加利亚、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和巴勒斯坦的前驻华大使们也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他们希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宽,加深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
此次“大使论坛”不仅是对北京语言大学五十五周年校庆的庆祝,更是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与合作的一次深入。与会使节们的发言充满智慧和远见,为未来的中外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