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客家土楼 馥馨楼
深入了解永定土楼之宝——馥馨楼
当我们惊叹于国外建筑的奇妙时,更应把目光转向国内,关注我们的传统建筑艺术。土楼,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一笔浓墨重彩,而馥馨楼则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占地1275.76平方米,四层之高的馥馨楼,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见证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深厚渊源。
这座古老的土楼又被称为大楼厦或火烧楼、寨楼,坐落于闽西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中心。馥馨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墙身的生土中掺拌了石灰和红糖,这种独特的建筑材料使得楼身比现代水泥还要坚固。几年前,楼内东侧的居民为了出入方便,尝试在楼后开一个小门,竟用钢钎挖掘了二十多天。
除了坚韧的墙身,馥馨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楼外距墙10米处的环楼壕沟。这条深3米多、宽5米的壕沟,与村内水渠相连,既可作为护城河御敌,又能养鱼,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的积累使得壕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被填平,但痕迹仍依稀可辨。
馥馨楼的历史悠久,背后还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该楼最初由林、易、周等四姓各建一边,后归属当地沈氏,现为孔氏所有。孔氏开基祖孔仲贤从上杭县城迁至湖雷乡,其子孙中的孔彦级善养鸭,起初借住该楼。因孔彦级的勤俭朴素,家业逐渐殷实,而沈氏家族因人口增长需另建新居,于是孔氏与沈氏商议出让,一拍即合。为了表达对沈氏祖业的敬意,孔氏还特意在附近建了一座宗祠,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馥馨楼是永定土楼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它的存在,不仅是一份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