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省份可领高温津贴
随着炎炎夏日的来临,全国各地的“打工人”即将面临高温的考验。好消息是,从6月起,许多地区已经宣布了高温津贴的发放,你知道自己能领多少吗?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将迎来一轮高温天气,气温可能高达39℃。对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工作场所温度超过一定标准,就必须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目前,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大部分地区的津贴是按月或按天发放的。例如,河北的高温津贴是按小时计算的,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每小时可以获得2元的高温津贴。对比月标准,江西的“打工人”将能享受到最高的高温津贴,室外高温津贴不低于300元/月。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份也能达到这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青海的夏季气温相对较低,尚未出台相关的高温和防暑降温政策。对于海南的“打工人”来说,他们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更长,从每年的4月1日一直到10月31日,总计长达七个月。
对于高温津贴是否应该上涨的问题,专家表示,高温津贴是一种补偿性支付,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高温对劳动者带来的伤害。由于部分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已经多年未调整,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高温津贴的标准是必要的。
高温津贴是劳动者的法定报酬待遇,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拖欠或未足额支付高温津贴的情况,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申请仲裁、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向劳动监察大队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在这个炎炎夏日,让我们一起关注高温津贴,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提醒广大用人单位,遵守相关法规,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