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妇之夫冒充单身骗取女方30万元 以诈骗罪被判
近日,一起令人震惊的诈骗案件在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法院审结。一名已婚男子徐某,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张某,并谎称自己单身,最终骗取张某30万元后身陷囹圄,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事情发生在2016年3月,徐某通过热门的社交软件“探探”结识了张某。两人互加微信后,徐某隐瞒了自己的已婚事实,虚构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假装与张某展开了一段恋爱关系。
在这段虚假的恋情中,徐某凭借其出色的外表和精心的伪装,塑造了一个体贴温柔的男友形象。他不仅在街头与张某甜蜜逛街,也在微信上与她深入交流,逐步赢得了张某的信任。
随后,徐某开始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张某的钱财。他先是编造生日理由,骗取张某微信转账1万元购买奢侈品包包。接着,他又以打架需赔偿、承兑汇票需贴息、前女友逼婚要分手费、高利贷逼债以及生病需要医治等理由,先后共十次从张某手中骗取319600元。
当张某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借钱给徐某后,她开始面临催债的压力。面对张某的催还,徐某仅象征性地归还了5000元,其余款项均被他挥霍一空。当小额贷款公司上门催债,张某的父母得知女儿被骗后,愤怒之下报了警,最终导致了这起案件的曝光。
溧阳市人民法院在审理这起案件时,认为被告人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已经构成了诈骗罪。鉴于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以从轻处罚;但他有犯罪前科且多次诈骗并将赃款用于挥霍,应酌情从重处罚。考虑到其父亲已为其退赃5万元,对徐某可酌情从轻处罚。
这起案件也引起了法官的警惕。他们提醒公众,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交软件的普及带来了便捷的交友方式,但同时也隐藏着诈骗风险。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时,公众应保持警惕,不可盲目轻信他人。法官呼吁增强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防范意识。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提醒。我们应该学会在虚拟世界中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毕竟,网络世界中的真实与虚假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标题:有妇之夫冒充单身骗取女方巨款终获法律制裁)
世界历史人物
- 有妇之夫冒充单身骗取女方30万元 以诈骗罪被判
- 喜剧大片《决战刹马镇》邀观众向主创砸西红柿
- 杜立巴石碟之谜 中国果然有外星人存留吗
- 手指头长水泡怎么办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投降了 曹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英国剑桥开测超级WiFi 利用电视频道间空白频段
- 开卖冷冻食品批发取名 食品批发店铺怎么起名
- 杨二车娜姆年轻照片(杨二车拉姆的个人资料)
- 非法传销是什么意思,传销的人每天做什么(拉
- 直男提高情商500种方法
- 探索神秘的幽灵潜艇,未知的海底文明可能真的
- 死后2000年尸体都不腐烂?难道古人的技术已经强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不是爱因斯坦不是达芬奇
- 李瑈:发动兵变抢了侄子的王位,堪称朝鲜版朱
- 清宫的很多女子为何都带着白领子呢?
- 清俄首次战役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战争结果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