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国际新闻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天下奇闻 2025-06-01 05:43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教学定位】

我们正处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旅程中,本篇课文以其独特的民俗散文风格,展示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

【核心目标】

1. 语言建构:学生将掌握如“腊八粥、元宵、榛子”等民俗词汇,丰富他们的语言库。

2. 思维发展:通过时间轴的梳理,学生们将理解春节习俗的变迁,并对比南北的差异,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

3. 审美鉴赏:品味老舍京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如儿化音、俗语等,提升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文化传承:通过制作“春节文化传承卡”,深入感悟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掌握时间顺序的写作手法以及详略得当的结构。而难点则在于透过习俗的表象,理解“团圆文化”的精神内核。

【情境创设】

导入环节,播放传统庙会与现代春节画面的混剪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哪些习俗在消失?哪些新元素在产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理结构·品语言

1. 时空:小组竞赛绘制春节时间轴,从腊八到元宵,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详写与略写部分,感受节日的连贯性。

2. 语言解码:进入京味儿直播间,角色扮演小贩叫卖,体验儿化音的韵味,对比阅读原文与改编版,体会口语化表达的魅力。

3. 文化显微镜:分组讨论从“祭灶王”到“守岁”的仪式变迁,教师点拨物质匮乏时期的“年味”与精神满足的关系。

第二课时:悟文化·链现实

1. 思维导图工坊:制作三维导图,链接习俗、情感寄托与文化基因。分享自家春节特色习俗,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2. 跨时空对话:给老舍先生写封信,介绍5G时代的“云过年”,并展开观点辩论“传统习俗应该原样保留还是与时俱进”。

3. 文化传承行动:制作“春节非遗保护提案”,并发起“寻访胡同里的春节记忆”研学活动,实际感受春节的文化内涵。

【特色活动设计】

1. 年味盲盒:触摸腊八蒜罐子、红灯笼等实物教具,感受节日的氛围。

2. AR体验:通过扫码观看虚拟老北京庙会场景,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春节。

3. 方言擂台:用各地方言朗读课文片段,展示方言的魅力。

【评价设计】

包括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和反思日志,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参与度。

【资源拓展】

推荐对比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肖复兴的《花边饺》,以及观看纪录片《中国春节》BBC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板书设计】

左侧展示时间轴主线,中部呈现文化基因树状图,右侧描绘现代传承云朵图,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和亮点。

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维度的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化传承,培养文化自信,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虚实结合的技术应用、跨学科的融合以及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为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

上一篇: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