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鑫闻丨6家客车企业披露半年报预告:4家亏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济南报道
上市公司中报预告披露进行时,截至7月15日,汽车行业细分领域客车相关的6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上半年业绩情况。其中,此前因一度收获连续13个涨停板成为“妖股”的中通客车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其业绩好转背后的理由似乎并不能支撑起其高涨的股价。
中通客车13连板后,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背后却有“猫腻”?
数据显示,中通客车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00万元至2500万元,对于业绩同比扭亏为盈,公司表示主要是公司调整市场与产品结构,大中型客车销量增加,产品毛利率提升;以及本期处置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股权影响利润增加所致。
但其实,中通客车此次能够扭亏为盈,股权处置最为关键。4月26日,中通客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12月4日公告了《关于挂牌出售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全资子公司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按照产权交易中心规则最终确定受让方为乌鲁木齐速路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评估价9341.36万元受让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于2022年4月12日出具了产权交易凭证,目前已办理完过户登记。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将增加公司当期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约5600万元。
而数据显示,中通客车预计2022年上半年的扣除净利润虽然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5~80%,但仍亏损4800~370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笔交易,中通客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中通客车却因核酸检测车,自5月13日起走出连续13个涨停,两个月不到,股价翻了5倍。
大客车行业整体不景气,多数公司上半年亏损
事实上,中通客车的情况在目前国内大客车市场总体表现不景气的背景下并非个例。根据披露的报告显示,亚星客车、宇通客车、安凯客车和金龙汽车在今年上半年业绩均预计呈现亏损。
数据显示,亚星客车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8700万元到-6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金额增加,扣非净利润达-9000万元到-6500万元;宇通客车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800万元至-5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扣非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亿元至-3.2亿元;安凯客车预计上半年亏损9000万元~9900万元;金龙汽车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2亿元左右,扣非净利润达-22.78亿元左右。
对于亏损原因,亚星客车表示是受到出行方式改变和疫情影响,客流量持续下滑,客车产品从大型、中型客车产品向轻型客车转变,而公司产品以大型、中型客车为主,导致销量下滑严重;同时,成本上升,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毛利率进一步降低;此外,海外疫情持续,海外销售工作开展困难,海外订单减少,对公司利润贡献也减少了一部分。而这些因素在其他几家客车生产企业当中也普遍存在。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客车产销分别完成17.6万辆和18.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8%和30.5%。
细分到上述几家公司的销售情况来看,中通客车在上半年产销量同时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通客车总产量为2938辆,较去年同期下滑27.3%;销量为3182辆,同比下滑17.16%。其中,中型车、轻型车及物流车下滑明显。金龙汽车、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的客车销量分别为18550辆、11567辆、20377辆,虽然比中通客车情况稍好些,但同比去年也出现下滑。
当然,在6家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严格意义上说,仅金杯汽车一家是盈利的。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00万元到7000万元,但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还是将减少8843.66万元到9843.66万元,同比减少55.82%到62.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00万元到6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16亿元到1.26亿元,同比减少65.12%到70.75%。
而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上半年受疫情原因导致公司部分子公司停工停产所致,同时该公司上年度座椅业务重组导致对子公司金杯李尔股权比例变动,从而影响其归母净利润变动。
机构持积极态度,短期行业有望企稳
虽然上半年因种种因素,大中型客车企业业绩受到影响,但机构对于该细分领域的未来却持乐观态度。
当前,“碳中和”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而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欧洲、北美新能源客车迎来催化。中泰证券认为,随着新能源透支效应逐步消化,预计全球纯电动大中客2025年销量达14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欧洲客车电动化起步较早,但中国实行公交电动化战略早于欧洲5年,欧洲目前有超过30家纯电动客车制造商,只有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而我国客车企业经过多次更新迭代,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且我国客车企业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雄厚的实力,先发优势明显。
随着海外需求爆发,客车产业迎来出口机遇。中泰证券认为,预计2025年海外纯电动大中客规模将达到5.25万辆、2030年达到10.84万辆,假设我国占据海外纯电动客车50%份额,其他燃料客车10%份额,预计2025年我国大中客出口规模达到5.1万辆、2030年这一规模达到7.3万辆。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新能源透支效应消化、公路车市场企稳以及公交车需求提升,预计到2025年国内大中客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辆。
此外,国信证券也表示,随着国内新能源透支效应消化、疫情见底,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行业有望迎来拐点。“碳中和”下,海外电动客车出口市场空间较大;随着5G大规模应用、商业模式拓展,城市微循环公交市场有望扩容,短期企业随行业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