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跑赢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第二程

今日热点 2022-07-26 08:48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文/宫超 姜雪颖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并正在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汽车产业是人类工业史上最伟大的产业之一。过去100多年间,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本土汽车产业的繁荣。

  中国的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之路,同样离不开强大的汽车工业支撑。作为后发国家、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全球最激烈的本土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同时,产业百年大变局又给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家政策的引导,一线企业的笃定前行,已经让中国在产业绿色化变革中占有了有利的位置。如今,国家政策引导下,汽车全产业链上的“新势力”,正一马当先推动智能化、网联化变革,努力赢下产业弯道超车的第二程。

  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破败,工业羸弱。偌大一个国家的钢铁年产量,刚够建造一座鸟巢体育馆,何谈高技术门槛的汽车产业。当时相关领导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力争3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印发。三年间,中国第一代汽车人共完成建筑面积702480平方米,安装设备7552台,铺设管道86290米,制造工艺装备2万多套,长春孟家屯由一片荒凉变成了一座生机勃勃、宏伟壮观的汽车城。由此,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蹒跚起步,东方文明古国进入系统的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并在2009年之后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但是,中国尚不是汽车强国。其一,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达到2900万辆左右的峰值,此后5年再未越过这一高峰。其二,自2009年至今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年占有率持续低于50%,甚至一度跌至35%以下,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和品牌的合资车依然是主流。其三,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布局、竞争力有限,整车海外销量占比过低,曾近10年徘徊在100万辆,与德日美汽车外销比例相差甚远。

  回顾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史,一个国家若想成为汽车强国,必然要诞生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产品、世界级技术和世界级品牌。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症结也正在与此。

  再接再厉开启第二程

  尽管目前依然大而不强,但历史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汽车产业迎来诞生百年来最剧烈的一次大变革,即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变革。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开始谋划”三纵三横”(“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来试图抓住绿色化变革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全球优势。从市场端来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游已经出现了如宁德时代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从终端产品来看,出现如比亚迪、小鹏等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企业。2021年全球汽车集团销售排行榜前十,中国企业无一上榜,但同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前十,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在汽车产业布局、政策上的成功,在汽车产业绿色化转型上已赢得有利位置。

  如今,中国正继续抓住汽车产业四化变革的契机,进入产业弯道超车的第二程。即在继续注重绿色化的同时,对智能化、网联化给予了更高的关注。这从国家相关政策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新能源”提及77次,“智能”提及1次,而“网联”没有被提及。但2021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新能源”提及76次,“智能”提及41次,“智能网联”提及41次,“网联”提及11次。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三纵三横”规划中,“三横”主要包括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三横”有了新的阐述,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和驱动电机与电子电力,同时新增加了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这也再次表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对网联化与智联化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十四五以来,我国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其中仅2021年3月份到12月末大致五个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涵盖了智能网联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车辆的道路测试、数据安全以及双智城市建设等。

  新产业链孕育“新势力”

  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根据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对于中国的一个重大机遇就是,汽车产业链进一步重塑,一些新进入链条的企业凭借新技术优势可以快速崛起。得益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产业优势,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链条上,正出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第三代“新势力”企业。

  从智能化来讲,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汽车整车无限趋近于自动驾驶,即从L2的辅助驾驶逐步发展到L4级高速自动驾驶,以及L5级完全自动驾驶。例如,商汤科技早在2017年就与整车企业本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基于本田的车辆控制技术系统,融合商汤科技领先的视觉算法和开发平台,共同发力适合乘用车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2021年,商汤绝影发布了商汤SenseAuto自动驾驶AR小巴。其二,日益智能的座舱系统,即汽车座舱具有更加强大的智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包括对司机是否驾驶疲劳进行监测、对车内环境进行多元化的监测等。例如,商汤绝影已先后推出儿童感知功能和车舱乘员健康检测功能等,为车舱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从网联化来讲,同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车与车之间的互联。通过大量网络连接,把车和车之间连接起来,建成车联网,让车如同手机一样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交互终端。目前,我国大量“新势力”企业都在探索车联网,工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大量促进车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二,车与城的互联,即车城网建设。通过把车作为一个信息感知与接收智能终端,使其成为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来升级智慧城市,进一步治理城市治理。同时,智慧城市网络也为车辆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撑,来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高车辆对乘客的服务质量,甚至带动汽车后市场变革。例如,商汤绝影开发的车城网系统,就可以在道路管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城市治理、服务水平。

  当然,中国第三代汽车“新势力”企业,是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群体。这些企业与传统车企或第二代汽车“新势力”一起,分工合作,加速产业变革,快速重塑世界最大汽车制造、消费市场的技术、市场、品牌格局,也将不断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作者为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科技政策与伦理研究主任 宫超,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